《情緒大飯店》的作者很厲害,
她給予每個情緒客人都有形象鮮明的角色和各自的特徵。
「悲傷好邋遢,要仔細聆聽。
憤怒非常吵,要最大空間。
平靜接納現實,從來不惹麻煩。
焦慮要東要西,想要我分心。
感謝沒有太多要求,很容易令人忘記。
挫折時,信心扶持我。
遇上繁瑣事,自信來幫我。
每個人的內心就像一間情緒大飯店,
每天不同情緒來來回回,
無論是誰出現在飯店內,
我(飯店經理)都會拿出空房招待,
聆聽他們的心聲,
讓他們能得到妥善的對待才離開。」
**想想這幾天,自己的內心最需要入住那一間房間?最想安置哪一個情緒?為什麼?
以為只是表面單一的感受,然而誘發情緒的真正原因藏在內心底下,
那些疲累、無力、挫敗、孤單…….卻因為孩子觸碰到自己,才一觸即發,那時媽媽便會大爆炸。
第一次看《底下有什麼》
躲在棉被底下的小男孩,
承受着巨大的傷痛,
在爺爺堅強的外表下面,
也很脆弱,承受着很多情感。
我們不一定有辦法從外表或者一個人行為知道一個人的內心感受。
正如爺爺容許小男孩帶着棉被一齊去散步,他對男孩說:「拜託啊!放心!我會記得棉被底下有什麼!」
當情緒被接納 被允許,內在需求被看見,
把累了、傷心及憤怒的心修補起來,心就再有力量了。
「做孩子的情緒導師」之前,
每個大人都要如實的接納自己,
學習感受自己的心情好不好?快樂嗎?當懂得了解自己內在的情緒,
騰出一個空間自己,把自己關照好,
不但讓自己可以繼續前進,
也可以與孩子一齊成長,
回頭過來應付及接住孩子的問題。
?謝謝婉萍姊妹再次邀請我去寶林堂,與爸爸媽媽分享故事。
?謝謝每一位家長在小組裏慷慨地與我分享你們的小小心事。
?謝謝大家喜歡今天分享的繪本。